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社会公益
视频库
展览动态
轻工重器诞生记(六)
发布时间:2018-02-08

轻工重器诞生记

——中国第一台制瓶机制造纪实

(连载六)

作者/张一民

责任编辑/东山劳野

群英会通力合作

轻工部安排北京轻工设计院协助,北京轻工设计院人手不足,又派河北轻化工设计院派人帮助工作。这样,就形成了北京轻工设计院、河北轻化工设计院与轻机厂三方面组成的现场设计工作。

在具体分工上,北京设计院派出了龚恒丹和小梁两人到现场设计,重大问题(设计瓶子高度等问题)由北京轻工设计院金效先总工程师决定。具体的图纸设计由河北轻化工设计院章仁启等人出图。山东轻机厂派主要技术力量负责绘制图纸,审核校核进口机械实物尺寸、材料、装配方法,修改完善图纸等工作。实际上形成了四个设计小组,即北京轻工设计院组长龚恒丹,河北轻化工设计院组长章仁启,山东轻机设计小组组长罗锦钊,广东玻璃厂设计小组组长李浩平。其中,罗锦钊担任设计图纸总审核。

在党委扩大会上,罗锦钊向厂党委汇报了北京调查的情况,并提出:“针对这么紧急的任务,我们不能等图纸,再进行生产准备,应该抽出主要技术力量,去广东玻璃厂熟悉样机,校对图纸,编制工艺卡片,进行工卡量具的设计,做好生产工艺准备,等设计图纸完成即投入生产制造,以缩短生产周期。”

厂党委同意罗锦钊的意见。

全厂热气腾腾,紧张有序地展开了行列机试制的准备工作。由于对玻璃制造工艺不熟悉,缺乏经验,为了少走弯路,厂党委请求部属青岛晶华玻璃厂、广东玻璃厂给予大力支持,选派有关技术人员5~7人协助做好第一台的试制工作。广州玻璃厂派出了李浩平同志来厂帮助解决图纸上及试车中出现的问题,晶华玻璃厂特派周建和同志来厂指导制瓶机零件的加工方法和要求。在轻工部、省厅领导的关怀下,取得了上海市轻工业局、北京轻工设计院、河北轻化工厅设计院、上海市玻璃二厂、北京第二玻璃厂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兄弟厂的大力支援。他们和轻机厂的广大职工怀着一样的心情:援外是祖国的荣誉,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在讨论去广东设计小组人员名单时,罗锦钊是当然的第一人选,另一个就是担任技术科副科长的黄向村了。1913年出生的黄向村,那时已经是年过半百,是51岁的人了。他只有初小二年的文化程度,瘦高个子,戴副近视眼镜,喜欢穿一身黑色的中山装,在厂里盛传两句话,应该说是对他工作的写照,第一句话就是“黄向村的腿跑得勤”。另一句话就是“黄向村不像没有事的”。这两句话都说明他是一个敢于吃苦,经常地在车间跑来跑去,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人。据曾在轻机厂担任副总工程师的綦建义回忆,黄向村有时一天下车间达10次之多,因为技术好,能力强,对职工热情,解决问题迅速,因此这个学徒10年,在企业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的黄向村,1959年和1960年两次出席山东省工、基、交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周村区的十大标兵,劳动模范。他最擅长的是机械制造与工艺,画起图来下笔特别快,构思精巧,被职工誉为“轻机第一笔”。他自然也是去广东测绘的人选之一,在厂党委的人选讨论会上,担任项目负责的徐承富提出綦建义可以去广东测绘,他称綦建义勤奋好学,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最好由他帮助罗工整理制瓶机的整套图纸、资料,争取早日投产。这时的綦建义年仅25岁,从山东轻工学校毕业后,1961年9月被分配到轻工机械厂,首先在装配车间做维修钳工,当生产第一台C型供料机需要将英制改成公制时,从车间被抽调到技术科,埋头扎进工作堆里,白天干一天,晚上又工作到十二点,这种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被徐承富看在眼里,对綦建义有了深深的印象。所以他特意点了綦建义的将。听了徐承富的发言,罗锦钊接过了话题:“连我在内的这三个人可以说都是搞机械加工的内行,但制瓶机中大部分是铸件,必须由一个懂铸造工艺和化验的技术人员参加测绘小组”。对罗锦钊提出的问题,会上的同志都感到很有份量,在工厂工作的同志都懂得隔行如隔山,铸造不同于机械加工,铸造工作内容多,牵扯面广,俗话说的好:“三年学个车钳刨,五年学个翻砂匠”。这说明,就连学徒都要比机械加工的工种要多学两年,更何况是铸造工艺、工卡的编制了。这时罗锦钊谈到铸造车间的年轻技术员周美泽,周美泽毕业于上海机器制造学校铸造专业,从1956年开始就在潍坊柴油机厂担任铸造技术员,后经省机械工业厅、工业厅干校、平邑中材钢联调轻机厂铸造车间任技术员,是一个精于铸造工艺,性格活泼,善于和职工打成一片,爱帮助人,深受职工欢迎的知识分子,铸造技术方面,非他莫属!